186元錢可以干什么?吃一頓飯、看兩場電影、買一堆零食……186元錢很少,但在李娥特級教師工作室里,卻讓我們收獲了很多、很多……
那是2013年12月的一天下午,我們10位培養(yǎng)對象齊聚銀川一幼“特級教師李娥工作室”里,準備開始接受李老師的指導培訓,但李老師卻宣布:今天不用本、不用筆,我們只動手、只動嘴。然后,變戲法似的拿出一沓大大小小的人民幣,咦?這是要發(fā)獎金嗎?
正當我們猜想李老師拿錢要干嘛時,只聽李老師認真地說:“請大家用五分鐘的時間設計一個活動‘認識人民幣’”。接到任務后,大家收回對“人民幣”的遐想,開始了自己的老本行——活動設計。
五分鐘,在思考設計中結束了。大家不愧是對活動設計有獨特見解的高手,有的將“認識人民幣”設計成富有童話趣味的語言活動,有的設計成充滿實踐性的社會活動,有的設計成豐富的綜合活動……李老師對每個人的設計給予點評、指導,10個人10種思路,10個人10種風格,讓我們學習到了其他人獨特的教育理念、教學風格,加上李老師的點評與指導,大家受益匪淺。然而,更讓我們受啟發(fā)的是李老師設計的活動。
李老師讓我們自由組合成三組,每組發(fā)一套人民幣,分別是面值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的人民幣,這186元錢究竟要干什么呢?李老師要求我們每組選出記錄員、觀察員、發(fā)言員,目的就是觀察比較這三種面值的人民幣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平時,我們習慣了引導者的身份,今天一下子轉變?yōu)閰⑴c者,不僅有些興奮,還有些不知所措呢!李老師簡潔明了的幾句話就讓我們帶著很明確的目標投入到了動手探究中去,而參與者的體驗也讓我們體會到了幼兒進行動手探究活動的快樂與興趣。而后,李老師又拿出另一套人民幣,讓我們比較1999年版的人民幣與2005年版的人民幣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我們又饒有興趣地開始了觀察、比較、分析、總結。一個“認識人民幣”活動在引導者—--李老師的簡單引導下,在參與者—--學員們的探究觀察下,輕松、愉快地結束了。
186元錢,讓我們收獲很多:從引導者來講,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活動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參與者的興趣與探究欲望,并做一個強大的材料提供者、支持者和恰如其分的引導者、指導者;從參與者來講,我們更加能夠做到設身處地地站在幼兒的角度上參與活動,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幼兒需要什么?幼兒會在活動中學到什么?感受到什么?186元錢讓我看到了老師的設計智慧、引導的恰到好處、組織的有條不紊;186元錢讓我看到了幼兒活動的樂趣、參與的興趣、探索的積極性;186元錢讓我看到了幼教人的用心與熱情、恒心與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