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時值暑期,我們一行36人在張志義副局長的帶領下遠赴“塞上江南”銀川參加了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第二屆成果博覽會。
聽講座、進課堂、觀成果、悟收獲,我以我的方式努力著,也思考著......
聆聽名著導讀 開啟教學之窗
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從剛剛過去的期末考試及這幾天的培訓來看,我發(fā)現(xiàn)了語文教學中真真實實,甚至是咬文嚼字地讀名著的重要性,因為不讀或是粗枝大葉地讀在未來語文答卷中學生將有提筆答不了題的可能。盡管課堂上我也在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讀名著,假期里也在盡力推薦名著閱讀,但我總是覺得無章可循,激發(fā)不起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以致于事倍功半。王君老師關于《魯濱遜漂流記》整本書的閱讀讓我把握了“心靈悸動探究式閱讀”的流程,即確立趣點、整合信息、細讀精思、梳理歸類、質疑問難、討論切磋、撰寫報告、匯報演講。
王君老師說:只要我們出現(xiàn)了負面情緒,一定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沒有任何東西比可靠的思維更重要。她以“向魯濱遜學習陽光思維方式”為契機,帶學生們找尋整本書的趣點。28年中,魯濱遜遇到兩次重大危機,一次是流落荒島,一次是野人突現(xiàn),但這又不是他面臨的最大問題。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他自己,他每天必須做一件事,對消極情緒嚴防死守!于是,她把“魯濱遜的第一次情緒急救”列為第一個趣點,列出了魯濱遜面臨的“禍與害”“福與利”,讓學生將兩者一一對應并說說原因,最后用積極心理學中著名的“誘因ABC”公式告訴我們要“強化所得,淡化所失”;接著,她又以“魯濱遜的第二次情緒急救”為趣點,分列了他心理發(fā)展變化的六個階段,最后用認知升級豁然開朗法告訴我們要“走出自我中心,擺脫文化偏見,重視第三選擇,思想行動理性”。整節(jié)課師生互動自然隨和,沒有陌生拘泥感,有的只是細水長流式的滔滔不絕。
教育的目標是自立,而一個人實現(xiàn)自立需要能夠獨立做出選擇、獨立判斷自己的價值,從而擺脫自我中心主義。
走進課堂教學 體會文化底蘊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線教師的主陣地,身為一線教師,能走進課堂聽課是最實實在在的學習。
三節(jié)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蘇南京南師附中新城初中的王林老師,他帶來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他以“劉姥姥進大觀園——______”的歇后語導入,讓學生將歇后語的后半部分寫在黑板上。他先從“大開眼界”“長見識”入手,讓學生說出之所以這樣寫的原因;接著以“笑”為切入點,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認為好笑的句段,并把學生找出來的句段進行了“劉姥姥的表現(xiàn)”和“眾人的表現(xiàn)”的歸類。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是他將重點文段中的人物進行了微調,讓學生說說不能這樣微調的原因。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點出了地位、性格、身份、身體不同,同時還點出了主客有別。老師在學生暢談的基礎上進行了再次引導,學生又點出了位置和座次的不同。就在大家聽得入神、覺得有理的時候,老師突然又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在你所圈點勾畫的人物中誰沒有出現(xiàn),她出現(xiàn)的話會怎樣說、怎樣做?”學生結合李紈、薛寶釵的身份、地位及性格,巧妙地進行了合理的想象。緊接著他一語道出了“曹公之所以沒有把她們寫進去,是因為他覺得不寫比寫更具有想象空間”。就在他拋出第三個問題“劉姥姥為什么愿意貶低自己而逗眾人笑?”的時候下課鈴聲響起,幽默的王老師說:“40分鐘很快到了(他們那里一節(jié)課45分鐘),可答案就在我們最后的五分鐘里面?!苯又痛笃聊伙@示了“一進榮國府?”“二進大觀園?”“三進大觀園?”他把問題的思考留給了學生,更把閱讀《紅樓夢》的欲望留給了學生。
貴州省高級教師胡學政老師的《簡快作文在寫作中的應用》為我開啟了作文教學的又一扇大門。首先,他直接告訴學生作文的具體辦法,即:開頭點題定位、中間承上詳寫、結尾照應深化。接著,他以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為例,告訴學生怎樣扣題、定位,怎樣承上詳寫,怎樣照應開頭寫所感。最后,他拋出作文題目《我最_______的人》,讓學生自由行文,能寫多少寫多少。他的這節(jié)課雖然沒有寫整篇作文,但學生至少會明白簡快作文要快速專注,必須做到入靜、入境和入凈,遵照“開頭定位、中間詳寫、結尾照應”的口訣,做到開頭切題不繞遠,中間突出有重點,結尾照應更嚴謹。
以“采芳擷華悟詩情”為主題的遼寧海城東四中學的金艷丹老師帶我們享受了一場來自七八年級經典詩詞綜合欣賞的盛宴。首先,她揭開了詩歌的發(fā)展史——詩經、楚辭、樂府詩、唐詩、宋詞、元曲。接著,她從“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賞詩詞”、“此中有真意——配詩詞”、“眾里尋她千百度——尋詩詞”和“腹有詩書氣自華——接詩詞”四個板塊讓我們了解了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同時我們還欣賞到了愛國詩、鄉(xiāng)愁詩、愛情詩等不同題材的詩歌。整節(jié)課上,學生有聽、有讀、有唱、有賽,老師花樣繁多,學生也是收獲頗多。
三節(jié)課下來,我對小說、詩歌、作文三大塊的教學又有了新的定位和認識。
結交良師益友 充實從教人生
從來不曾主動交友的我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偶遇遼寧賽課教師金艷丹老師的時候,我主動打招呼、要電話、拍照片,并進行了短暫的互動。從來不曾主動與人合影的我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情緒,在王君老師緊鑼密鼓地簽字售書的時候,我主動上臺、買書、合影,并進行了簡短的交流。我想:交友只是學習的開始,今后我們互動學習的機會一定還很多。
此次銀川之行,越來越不擅長學習的我不僅看到了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更看到了自己與這個時代脫節(jié)的嚴重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賢書”這就是從教十多年來我的狀態(tài)和心理。“總體國家安全觀”“非傳統(tǒng)安全”、“保衛(wèi)周杰倫”等看似遠離我的生活實則是時代生活真實寫照的話題,第一次沖擊了我的大腦,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已經如此落后。離退休還早的我,如果再這樣在自以為是的認知里做著“育人教書”的事,那我還能否被學生認可和喜歡?我的從教之路還能否走得更遠?這些統(tǒng)統(tǒng)成了未知數(shù)了。
一路行走,一路收獲,一路思考,一路踐行。愿我們的每一次認真學習都能換來工作室更長更遠的路,愿我們的每一次踏實努力都能為家鄉(xiāng)的教育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第三中學:雷小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