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6月23日19.30——21.00
主題:“追夢隊”行動學習線上會議
成員:金小玲、王菊花、王鑫、龍康、張茜、李芳、胡晶、
催化師:金小玲 主持人:王菊花 記錄人:王菊花
會議流程:
第一項:暖場
小組成員分享一件自己近期開心、難忘的事情。
第二項:我們小組的約定
1. 嚴守紀律2. 相互信任3. 真誠相待4. 平等互助5. 積極學習6. 逐夢前行
第三項:競選問題主人
通過問題闡述,最終投票決定王鑫老師成為今晚的問題主人。
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
第四項:針對問題主人進行澄清式的提問和探索式的拓展提問。
第五項:行動學習總結反思。
(團隊成員主持人)王菊花:
本次會議在在催化師金小玲老師的暖場活動中拉開序幕,小組成員都分享了近期最開心、最難忘的事情。接著以投票的形式確定了本次行動學習要討論的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其實這也是我個人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根據(jù)主問題,小組成員進行了沉浸式、探索式提問,也認真聆聽了王老師的反饋。最后在小結階段,大家聯(lián)系自己的教學實際,出謀劃策。整個會議過程中輕松愉悅,而且每位老師都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驗,讓我收獲到了滿滿的干貨。
首先在思想上就有了提高,深刻了解到家校溝通是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它可以促進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良好關系,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其次針對今天的會議,我結合個人實際情況有了以下幾點反思:
1. 家訪前要充分備課,明確溝通目的。在我們與家長進行溝通之前,應該仔細考慮到自己的溝通目的。這有助于更好地準備需要被討論的問題,以便更好地達到你的溝通目的。同時,在溝通過程中,要及時說明你的觀點和期望,以保持相互之間的理解和共識。
2. 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面對面的交流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但不一定總是可行的,因此,可以選擇電話、郵件、短信等其他方式,但需注意不同的溝通方式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和效果。
3.保持積極思維態(tài)度。在與老師或家長進行溝通時,一定要保持積極的思維態(tài)度。要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理性分析和引導解決方案。
最后,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堅持家校共育。因為通過家庭和學校的密切合作,可以為孩子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幫助,促進其學業(yè)和品德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社會技能,增強其安全感和歸屬感。這種合作不僅對孩子個體有益,也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產生積極影響。
(問題主人)王鑫:
作為此次線上行動學習會議的主問題人,我提出的問題是: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這個問題困擾我已久,通過催化師金小玲老師的引導,團隊成員的澄清式提問、探索式提問,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
1. 家訪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沒有充分了解孩子以及孩子的家庭基本情況,有很多事情都想當然了。
2. 沒有真正地從內心意愿出發(fā),家長和老師各說各話,沒有真實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3. 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不足以支撐自己面對不同的家庭從而有效進行家校溝通。
(團隊成員)李芳:
今天是我們追夢隊的第一次線上學習。在催化師金小玲校長的帶領下,我們確定了主持人兼記錄員王菊花老師,截圖龍康老師,開始了今天的行動學習。
首先是暖場環(huán)節(jié),大家就最近開心的事情打開了話匣。聽到金校長講孩子手捧鮮花來看她時開心到不行的樣子時,心里好生羨慕,或許這就是作為老師最最幸福的時候。然后大家又就最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表述,并投票選出了問題主人——王鑫老師。
圍繞她的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小組成員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交流,每一個人都積極思考,認真參與,聚焦有效家訪。最后催化師金小玲校長進行了總結。如何進行有效家訪溝通?
1. 充分做好家訪前的備課。就家訪的對象,家庭背景,孩子的優(yōu)點,缺點,等進行充分的準備。
2. 家訪時交流的內容,積極引導,給家長和孩子賦能。
3. .家訪后的持續(xù)跟進。有行動就有學習,有學習就有收獲,努力在行動學習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團隊成員)龍康:
在暖場活動中我們的行動學習拉開了序幕,在確定了本次行動學習要討論的問題“如何有效的進行家校溝通”后,我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討論的過程中,我又進行了反思,我覺得王老師提出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在工作會遇到的問題,也在總結中找到了方法。
1.在出發(fā)前先學會自問,家訪的前提是否來自于我們、家長、孩子的需求,時間是否合理。
2.對孩子的學習上的要求,不僅只是要求也更應該是共同成長,家長的有效參與也需要得到老師的肯定。
3.對每一個孩子都要有一份耐心、愛心,關心關愛不止于家訪,更來自于生活,所以在做好家訪工作的前提是抓住和家長溝通的機會,正向輸出,潛移思想,共同陪伴。
(團隊成員)張茜:
本次行動學習,王老師提出了關于家訪的問題,與我最近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但是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對家訪有了不同的看法。
第一,家訪不是老師單方面的反饋,還應與家長一起解決問題,告知問題的存在并告訴他門如何做才能解決問題。
第二,家訪不能只順應老師的要求,比如在時間上,比如在家長想要了解的方面之中。家長和老師在同級,都有相同的訴求和目標,那么我們就是同行人,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將家長看作是合作伙伴。還有就是不能僅僅告知家長孩子的缺點,孩子的閃光點才更應該被看見。揚長補短才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要教好孩子,就要全面了解他,不僅了解在學校的他,還要了解他的家庭,他的家庭是否是造成他平常學習不穩(wěn)定的因素。
家校共育,關鍵在“共”,目標在“育”。
今天的行動學習讓我有了以下反思,未來在和家長溝通時我要努力做到:
1. 家訪前先“備課”,不打無準備之仗。家訪也需要“因材施教”。
2. 要認真傾聽家長意見,明確孩子成長目標,真誠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計劃,保持家校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3. 以時刻關心學生為突破點,贏得家長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4. 提高自身修養(yǎng),以靈活有效的溝通方法為著眼點,信任尊重家長,架設雙方的溝通橋梁。
5. 不要等孩子出了問題才找家長,家長應該是我們的好幫手。不僅要會夸學生,夸家長也要用心。
最后分享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我們和家庭作為并肩工作的兩個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并朝一個方向行動,要知道,在創(chuàng)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互對立的立場是極為重要的。”
(催化師)金小玲:
1. 今天的行動學習團隊成員積極參與,對問題主人多維度提問做得好,涉及到家校共育家訪學生優(yōu)點缺點挖掘,不同家長素質剖折,溝通方式策略,家教輔導的問題。
2. 整個催化流程清晰,對提出拓展性問題時候出現(xiàn)建議及時調控。
3. 選定問題主人環(huán)節(jié)很是集中,問題主人由困惑到明晰效果較好,第一次線上行動學習完成優(yōu)秀。
4. 通過反思分享發(fā)現(xiàn)團隊成員沒有學習如何做催化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