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特級教師王錦秀工作室 銀川九中 周燕
總有些相遇,讓生命綻放出花朵;總有些相遇,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溫暖的亮色;總有些相遇,讓我們每每在時光中想起,都會不由自主地想綻放出一個微笑。
——題記
前兩天,教師資格注冊,我翻遍了家里所有的角落尋找和我很久未曾謀面的教師資格證,忽然在一個文件夾里翻出了一張手寫的小便簽??粗?,回憶如同洪水,忽地向我涌來。
那一年,我工作三年,九中和河南師大附中搞同課異構活動,我被選中去和河南的兩位教師以及趙謙翔老師一起做課。那節(jié)課上的是《師說》一課。我試講了幾次,導入一直不理想,當時的語文教研組長陸三炳老師一直讓我好好再琢磨,希望我能迸發(fā)出屬于自己的小火花。然而直到上課的前一天,我依然沒有任何突破。就是在這個時候,陸三炳老師塞給我一張寫滿了字的便簽,說:“拿好,回去背會。”那是一張寫好了詳細到每一個字的導入流程。生命的成長中,總會遇到那些提攜我們的貴人。他們的身上,真正流淌著九中精神,這種始終感染著我們的主旋律,錦秀校長的工作室,帶給我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的傳承。
終于等到你
在我加入工作室之前,錦秀校長的工作室已經(jīng)有了第一撥徒弟,那時候,錦秀校長還不是我的師父,而是我心中的女神。那次,在學生復課的前一天,我在黑板上寫了對學生的鼓勵話語,第二天早晨,我和學生們都驚喜地發(fā)現(xiàn),錦秀校長在黑板的另一側(cè)也寫了一則留言:孩子們,跟著燕子高飛。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知道了一個校長也可以在學生的心中有如此親切的印象。我于是也一直期待,自己何時也能加入錦秀校長的工作室,好好的在這個環(huán)境中成長歷練一番呢!
機會真的會突然而至!一次閑談中,錦秀校長忽然開玩笑似地問我:燕子怎么不拜我為師啊?哈,天上掉下如此大的一個餡餅,我不趕緊接住還等什么?就這樣,我成了錦秀校長工作室第二批徒弟,錦秀校長,成了我的師父。師父這個詞多么親切,它把兩個原本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一下子拉近了。除了精神上的引領,其實我沒有想到的是,有了師父,我便有了一種無形的鞭策。上課、帶班、參加各種比賽,會首先想到,我要盡全力,我要認真完成這項工作,因為,作為一個有師父的人,我啊,還真的不能丟師父的人。
終于等到你,這句歌詞真好。我終于等到了師父,加入了錦秀校長工作室這個溫暖的小集體,一顆心,也終于熨帖了、踏實了。
努力是人生最美的姿態(tài)
加入工作室伊始,師父就給我們制定了明確的成長要求,而作為徒弟的我們,也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詳細的成長計劃和目標。這么多次的工作室會議,我記得師父囑咐最多的話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師父會細致到問每一位成員最近讀了什么書,又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悟,分享中,我能感受得到每一個學員都在成長。
有次開會,師父針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計劃一一做了細致點評,每點評一個人,師父就會說一句:加上一條目標:爭取評上各級各類優(yōu)秀。其實我猜啊,每一位徒弟的心里都對自己有這樣的要求,但是作為一個含蓄的中國人,我們往往習慣于將這樣的目標藏在心里,而不是寫在紙上。我把這樣的疑惑對師父說了,師父說,有目標就是要努力實現(xiàn),就應當寫出來讓所有人都監(jiān)督自己去努力,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都應當把爭當優(yōu)秀作為自己的一種習慣。是啊,追求優(yōu)秀追求卓越,這樣的目標為什么不能寫出來呢?對工作、對生活,有更加明確的要求,我們才能更努力地去完成。
去年十月份,又到了一年一度銀川市教師專業(yè)技能考試報名的時候了,名已經(jīng)報了,自己卻并沒有備考的思路,之前參加的兩次都名落孫山,然而這一次,因為已經(jīng)拜在了師父的門下,再不讓自己有所突破,怕是要愧對師門了。可是從哪兒開始著手呢?我分析了兩年的試題,發(fā)現(xiàn)試卷主要是兩個組成部分,高考題和教育心理學。高考題我基本上保持每周兩套的速度刷題,這一項上我是不怕的,但是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內(nèi)容,我從出了大學的校門就幾乎沒有再碰過了。靈機一動,聯(lián)系了錦秀校長工作室的第一批徒弟中的佼佼者,也是我大學時候的師弟——馬亞鵬老師。小馬老師立刻推薦了一些復習的資料和書目給我,我按圖索驥,認真?zhèn)淇?,終于在這一次的考試中取得了全市語文第一名的好成績。
人生的姿態(tài)有太多種,然而努力,不啻為所有的姿態(tài)中,最美麗,也最值得回味的一種。
誰的人生不需要開解和鼓勵
講課,帶班,這兩項工作就構成了我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大多數(shù)時候,我愛孩子,愛分享,愛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上分享我愛的文字和我喜歡的觀點,愛在每一次和學生的交流中分享屬于青春的小小燦爛,然而也會在有些時候發(fā)生小小的不愉快。
那天下午,工作室的會議之前,我就處于這樣一種不愉快的,甚至說是壓抑的情緒中,以至于師父和各位師兄弟們交流的時候,我還一直沉浸在小情緒中,對外界沒有任何關注。再一抬頭,聽到楊云師兄正在分享他的教育感悟,逐漸入神,聽到他說自己帶班以來心態(tài)的不斷調(diào)整和變化,與學生不斷深入交流的方法,對待學生錯誤的不同態(tài)度,忽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而此時,楊云師兄用了一句經(jīng)典的話語結束了他的分享:在帶班的時候,我現(xiàn)在幾乎不和學生大喊大叫,因為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吼叫可以解決問題,那么驢子早就已經(jīng)統(tǒng)治世界了!
醍醐灌頂!多么好的一種心態(tài),多么妙的一句話,這種帶著點自嘲而又充斥著自信的觀點,讓我這個處于壓抑中的班主任一下子看到了光亮,而這一束光,照亮了自己的心靈的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自己在解決問題時候的局限性,看到了自己在思考問題角度上的片面性。
教學研究,是加入工作室以后,我才開始有意識地探索,然而黑暗中的摸索又怎能比得上光明中的指引呢?一進入工作室,身為一個語文老師的我就立刻被工作室桌子上整整齊齊的一排書吸引了。細細看過去,正是我一直都沒有主動關注過的教育教學方法的論著。師父說了,徒弟們可以隨便借閱。我趕緊拿下一本《教師研究成果的理論表達》,登記過后塞在包里,生怕被人捷足先登。正是在這樣的閱讀中,我開始明白了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開始有意識地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一些小小的火花,而后將這些小小的火花聚集成一朵小火苗,形成自己的教學論文,當我的一篇篇論文也開始在刊物上發(fā)表,知道自己小小的研究也在被同行們閱讀,這樣的成就感和喜悅感,讓我在教師這條路上,行走得更為瀟灑。
誰的人生不需要開解和鼓勵呢?工作室正是給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我可以傾訴一切工作上遇到的問題,總會有智慧的師父和同仁們幫助我解決;在這個空間里,我可以隨時感受到濃濃的暖意,讓在路上的我,汲取到精神的力量;在這個空間里,每一個人都在拼命地努力,而每一個人的努力,都將被命運之神看在眼里。
工作室?guī)Ыo我的最直觀的感受,概括起來其實只有三個字:在路上。這三個字多美妙,它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成長不可或缺的力量,只要在行走,我們總會有所收獲。路上有荊棘,但師父和同仁們,總不會看著我一個人孤獨探索;路上有鮮花,有了師父和同仁們的分享,誰說那鮮花不會綻放得更加嬌艷?總有些人,讓我們在想起的時候揚起嘴角,總有些事,讓我們在回憶的時候感慨滿懷。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身上,流淌的精神,就是我們九中的精神,這精神看不見摸不著,但這精神,一直都在,別遲疑,這精神正在你我的身上傳承。想想都覺得,這是一件多么驕傲的事兒。
讓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