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優(yōu)秀教師都是愛讀書的教師。然而遺憾的是,一提到讀書,很多教師就會抱怨:沒有時間。那么,作為一名工作室主持人,如何引領工作室成員真心與書為伴,喜歡讀書,熱愛讀書呢?
童書引路,點燃興趣
童書是最美妙的種子,引領孩子浸潤在愛、責任、友情、自我等人類文化的偉大母親中。閱讀童書能夠幫助老師們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和孩子們擁有共同的密碼,擁有共同的語言,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里。如果老師們能夠和孩子們共同討論這些童書,那么教育就可能煥發(fā)出新的光彩,老師也獲得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還記得工作室向老師們推薦的第一本童書是曹文軒的《草房子》。《草房子》讓我們想起浪漫、溫馨而遙遠的童年生活。作者以優(yōu)美的文筆,寫了離我們已遠去的小學生活。男孩桑??坦倾懶牡慕?jīng)歷,不幸少年與厄運抗爭的悲愴,殘疾少年對尊嚴的堅守,等等,在這所其實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撲朔迷離地上演,感人心魄,催人淚下。作品格調高雅,由始至終充滿美感。敘述風格諧趣而又莊重,整體結構獨特而又新穎,情節(jié)設計曲折而又智慧。蕩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憫情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趨疏遠、情感日趨淡漠的當今世界中,也顯得彌足珍貴、格外感人。《草房子》既是孩子喜愛也可供成人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
《草房子》這本書也是我們學校推薦五年級學生閱讀的必讀書目,我們工作室在進行閱讀交流時,也邀請部分孩子參加了我們的讀書論壇,老師和孩子們共同探討書中喜歡的人物,很多孩子喜歡文中的主人公桑桑,記得當時講到桑桑得鼠瘡快要死時,孩子們忍不住眼含熱淚,為桑桑難過,老師們也為孩子們的真情流露所感染,為之動容。
工作室成員許老師最喜歡文中對草房子一段的描寫:這一幢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頂大大的,里面很寬敞。這種草房子實際上是很貴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的稻草或麥秸蓋成的,而是從三百里以外的海灘上打來的茅草蓋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長在海灘上,受著海風的吹拂與毫無遮攔的陽光的曝曬,一根一根地都長得很有韌性。陽光一照,閃閃發(fā)亮如銅絲,海風一吹,竟然能發(fā)出金屬般的聲響?!@一幢幢房子,在鄉(xiāng)野純凈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樸來。而當太陽凌空而照時,那房頂上金澤閃閃,又顯出一派華貴來。朗讀完成后,許老師款款深情地說,讀著這段文字,我仿佛又看到了小時候家鄉(xiāng)河溝畔那一片片茅草地,每到深秋,那片茅草就會泛著金黃,在夕陽映照下泛著金光,真是太美了!這時,一個女同學開心地說:“對,對,老師,我想起來了,我們小區(qū)的花池里也有一片茅草,每到秋天時,就會變成金色,茅草的邊上還泛著紅色呢!”師生在共同的分享中享受著,幸福著!就是這樣的交流,拉近了師生心與心的距離。
后來,工作室的很多成員成了曹文軒的鐵桿粉絲,不但自己閱讀了大量曹文軒的書籍,還引領班里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喜歡上了曹文軒的作品。
基于教學問題,走向專業(yè)閱讀
還記得在帶領工作室的老師們進行聽評課教研活動時,當執(zhí)教老師完成課例進行課后議課時,老師們對教學環(huán)節(jié)侃侃而談,但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初衷是什么,我們是為了完成哪一個教學目標,老師們茫然不知,當讓執(zhí)教老師來說一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的是什么時,執(zhí)教者也是含糊其辭,對于自己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這節(jié)課該讓孩子學習什么,要把孩子們帶到哪里去,不是很清晰。如何引領教師從教學目標出發(fā)去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同學段,不同的文體制定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是合宜的?這些教學問題困擾著我們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
為了解決老師們的困惑,工作室為每位成員購買了華東師范大學吳中豪教授主編的書籍《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主要結合具體的案例講述了如何確定閱讀課、習作課等不同課型的教學目標,如何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真正實現(xiàn)一課一得。久旱逢甘霖,這本書就似一場及時雨,為老師們打開了一扇窗。
我和老師們共同研讀這本書,結合書中的案例,結合我們工作室老師們執(zhí)教的課例進行研討,指導老師們在備課時首先從確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開始,確定好教學目標以后,再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記得胡希霞老師在工作室舉行的同課異構活動中,執(zhí)教《雷雨》一課時的情景。胡老師先自己解讀教材,制定出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然后發(fā)到我們工作室的QQ群中,工作室的成員結合自己的閱讀與理解各抒己見,進行修改點評,最后達成一致共識,確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1.會認“壓、亂、垂、虹”4個生字;學寫“垂”字,并練習用其說話。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xiàn)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初步學習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4.積累運用帶有“越( )越( )”的句式。體會“垂”和“坐”用得好在哪里。5.激發(fā)學生留心觀察大自然和寫觀察日記的興趣。因為有了大家的共同學習與參與,胡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得到了區(qū)教研室語文教研員張翠枝老師的高度贊揚。
工作室的成員邊讀書邊研究,最后研究并制定出教學目標評價的四條標準:準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在開展《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的讀書交流會時,我沒有讓老師們泛泛而談,而是從自己所任教的年級中選出一課,然后制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并說一說這樣制定的依據(jù),最后工作室的成員互相進行點評,這樣的讀書交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因此老師們參與的熱情很高,收獲也很大!
我想,就是這樣的基于問題的閱讀與研究,引領工作室的老師們深入地走進一本本教育教學專業(yè)書籍,真正的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閱讀,就是那座永不熄滅的燈塔,指引著我和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在教育之路上永遠向前,向著明亮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