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蘆葦
蘆葦,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常務(wù)副院長,正高級教師,高中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第四屆全國中小學(xué)中青年教師十杰提名獎(銀獎),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成員,著有《24夜》 。
序:遠征的飛鴻
峰巒層疊,青山不盡處,浮著幾朵流云,白白的,輕輕地。一只大雁,翩然飛來,匆忙間又飄過北邊的紅螺山。雁棲湖畔,我舉頭眺望:秋雁北征,它要趕往哪里去?
就接到了明德兄弟的電話。
就有明德兄弟從成都發(fā)來書稿。
我正滯留京郊懷柔。
已經(jīng)是涼風(fēng)乍起的時節(jié),山坡依然披著濃墨般的綠裝,梧桐黃葉,卻悄悄多了起來。
夜不釋卷,先睹為快,廢寢忘食,一氣終篇。
我追隨明德兄弟的筆墨,去到他的故鄉(xiāng)西昌:安寧河谷的六月,靜靜的,綠綠的,美美的;到了多彩的深秋,亮出迷人的風(fēng)采,又透著醉人的韻味兒。跟著他,去看長村梯田,去品桃花魚香,在黃昏的炊煙里找尋久違的靜穆,在河壩池塘的嬉戲中體味兒時的歡欣。
原來,這些都是童年的故鄉(xiāng)。
還有故鄉(xiāng)的童年。
枯水季節(jié),河床上露出一塊大青石,帶著親人們撬出來,抬到家里,變成小院石桌,供一家人辛勤的勞作之后,品茶,聚酒,夜話。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她平坡建屋,開荒種菜,她采藥行醫(yī),吟詩誦詞;她扶持著文弱的書生丈夫,拉扯著苦難中的兒女,負重前行;她操持家務(wù),操心兒女,用柔軟的肩膀扛起一家的生計與安危。之余,她又讓那一方石桌,承載了溫馨與親情,彌漫了浪漫與理想,在艱辛中呵護希望,在苦難中安頓歡樂!她該有多高的心氣,多雅的情致,多廣的心懷!
知性,善良,文雅,樸實——母親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連同血脈,一起傳遞給了明德兄弟。
母親播在心底的種子,生根發(fā)芽;讀書,讀書!讀書增添著無盡的才華。讀書,從西昌的青山河谷走出來,走到川北綿陽,走到錦繡蓉城。歲月洗去了青澀,但是沒有洗去對美好的向往。昔日放鵝牧牛的少年,歷練成了教育棟材。于是,就用藝文勖勉后學(xué),就用情懷點亮航標(biāo),就用綠植裝點校園,就用風(fēng)華暈染青春。在別樣的原野上,耕耘出了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
明德兄弟,用儒雅的文字,抒寫心底的情愫,承載歲月的痕跡,找尋精神的家園。
兄弟的鄉(xiāng)賢蘇子有詩云:“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闭\哉,斯言。
“宿鳥戀本枝”,幽草惜寸光;心曲托故園,歲月結(jié)華章。
掩卷,久坐,悠然想起了那只越過紅螺山北征遠方的大雁。
也許,那是一只背負鄉(xiāng)愁的飛鴻,一只尋找家園的飛鴻,一只向往天邊彩云的飛鴻。
二〇一九年九月六日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