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場平面圖形的繪制》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荊門市掇刀區(qū)麻城小學 趙玉蘭
一、活動設計背景: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設計運動場”,它是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次實踐活動課。本活動包括以下四部分。(1)提出設計任務?;顒娱_始,教師直接提出設計任務,讓學生設計一個小型運動場,并明確要求:共設4條跑道,最內側跑道的內沿長200m,每條跑道寬1m。以此為起點,引出后面的設計活動。(2)確定跑道的有關數(shù)據(jù),繪制平面圖。設計運動場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教材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確定。教材通過對話的形式呈現(xiàn)了學生討論合作的結果。(3)確定建造運動場的有關問題。(4)完善運動場。運動場的主體部分設計好后,還可以考慮在其中加設一些其他體育設施,還比如足球場、跳遠場地等等。
這一內容對于學生來說,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求學生首先理解平面圖形的畫法、設計,然后學會實際測量運動場的每一個數(shù)據(jù),特別是跑到的寬度確定、計算方法;同時弄清楚運動場各部分分別是什么圖形,如何計算各部分數(shù)據(jù),最后懂的八個部分組合成運動場,因此不管是從計算的難度,實際測量的操作,對學生來說都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
二、解決實際問題
1、理清運動場平面圖。
課件展示幾幅不同地方的運動場圖片,這些都是不同地方的運動場,這幾個運動場都有什么共同之處呢?
(1)動場由1個長方形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半圓組成。
(2)都有跑道、一個長方形的長是兩條直線跑道的長,寬是兩個半圓的直徑。
(3)教師總結,課件演示運動場的組合
2、學生繪制運動場平面圖。
在學生繪制的過程中,首先要弄清楚運動場共設4條跑道,最內側跑道的內沿長100米,每條跑條寬1米。
(1)學生討論運動場的結構以及所包含的數(shù)據(jù)。
請你用數(shù)學的眼光來觀察一下,這個橢圓是由哪幾個簡單的平面圖形組成的?(動畫演示長方形和半圓并板書)
(2)根據(jù)設計要求,我們主要設計運動場的哪一部分?(跑道)有哪些信息?(4條跑道,每條寬1米,最內側跑道的內沿長200米)
你覺得我們要設計這個運動場的跑道應該從哪個數(shù)據(jù)開始思考?
運動場主要是由跑道和操場兩部分組成的,剛才我們說它的整個形狀是橢圓形的,這個橢圓的周長就是跑道的最外側的外沿。最內側跑道長200米,也就是里面的橢圓周長是200米。
(設計意圖:把生活中的跑道縮小放在屏幕上,既直觀又形象,也便于學生觀察。更好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跑道中的秘密:左右兩個彎道合起來其實是個圓。)
(3)動手測量,得出實際測量數(shù)據(jù)。
(4)根據(jù)比例出算出平面圖形各部分數(shù)據(jù)。
(5)繪制運動場平面圖。
在這一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了動手、動腦的全過程,雖然開始入手感覺困難,無從下手,但他們始終保持著學習的熱情,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求知欲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實際測量或估算中進行了一次研究性學習,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印象深刻,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