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浪子,今日廚師—— 一個家庭拯救記實
【作者風采】陳善卿教授,先后任職于南京曉莊學院原政教系系主任、陶行知研究所教授,江蘇省倫理學會常務理事、省陶研會特別教育專委會名譽理事長、學術顧問 ,全國特別教育(專門學校)聯(lián)盟名譽理事長、學術顧問。從事科研及教學管理50多年。85歲高齡的他仍沉醉于特別學生的研究中,一生心血獻教育,愛滿天下。
1998年出生的大小伙兒郭平,上小學時候曾經(jīng)成績也不錯,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但隨著父母離異,自幼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的性格日漸變得孤僻,常常獨自默默流淚。
小郭先隨父親生活,可父親沒有正當職業(yè),好逸惡勞,在孩子面臨小學開銷變大時,將他拋棄給了母親。可母親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總是不遺余力地滿足孩子亂花錢的要求。小郭每天理所當然地和不良朋友胡吃海喝,跟母親要錢越來越頻繁、數(shù)額也越來越大。
這引起母親的警覺,她認為兒子再這樣下去,可能會墮入深淵而不自知,郭平并沒有把最初的勸導放在心上,反而變本加厲,從拿家里的零花錢到變賣家里值錢的東西,成千上萬的亂花銷。上初中時,他將邪念盯到了老師的電腦上。有一天,他潛入辦公室偷了老師的筆記本電腦并以低價賣出,錢當天就被他揮霍一空,他母親心里的最后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終日以淚洗面但不甘心的郭母還是想給孩子找條出路。經(jīng)家長之間口口相傳介紹,2013年4月,將桀驁不馴的郭平懷著對父母的恨意被送進了徐向洋教育訓練工作室(今淮安市向洋特別教育學校)。起初郭母并不抱太大希望,只求郭平在學校這樣的環(huán)境里至少不會犯罪進監(jiān)獄。
我與學校的李燕校長和孫長亮老師對小郭的問題作了全面的分析,一致認為,他出身單親家庭,自幼被父親拋棄,缺乏家庭溫暖,親子關系嚴重缺失,性格孤僻,喪失了自信、自尊,特別是母親領養(yǎng)后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又走上溺愛的極端,最后導致他好逸惡勞,揮霍浪費錢財,走上偷竊的不軌之路。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決定 分步實施,先從生活自理、行為 習慣矯治切入,既嚴格要求,又 給予關懷溫暖,讓他找回自信、自尊。在日常訓練中,他的一舉一動始終在我們的視線范圍內(nèi),每次訓練的一招一式,仼何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不放過。
孫老師細心地觀察他,一旦發(fā)覺他疊被、物品整理等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一點甚至極細微的進步,就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對不到位的給予及時糾正,就這樣對他不斷進行積極、精細的“盯”、“管”、“抓”、“查”的教育訓練。不到兩周的時間,他由被動轉(zhuǎn)向主動,疊被等內(nèi)務也慢慢細致起來,不再像之前那樣糊弄了事。
在這一基礎上,我們對他進一步細心呵護,讓他心里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我讓班主任孫長亮老師針對小郭揮霍浪費家中錢財卻認為理所當然還怨恨父母的歪念,情真意切地對小郭講了他父親因家境貧寒,為讓姐弟倆有個好前程外出打工受傷的故事。孫老師對小郭說:“有一次,父親在工地上因踏板松動,從七樓摔下,幸虧在下落過程中抓住一根管子,不然后果不堪設想。他簡單包扎后給家里打了電話報平安,又繼續(xù)做工……”“我母親身體也不好,仍然堅持下地做農(nóng)活,農(nóng)閑時再打打零工、做做手工補貼家用。父母為什么那么拼?還不是為了孩子,還不是為了這個家?”孫老師從心里發(fā)出來的肺腑之言,進入到了郭平內(nèi)心深處,深深地觸動了他最不愿意別人觸碰的內(nèi)心世界。從那以后,郭平心里漸漸有了對母親的愧疚,對父親的憎恨也慢慢放了下來。
在近四個月持續(xù)不斷接受各項教育訓練后,小郭逐漸明白了母親的血汗錢來之不易,也知道自己頑劣、偷竊的行為讓家人蒙羞,還想到了要好好彌補曾經(jīng)對家庭的傷害,但又不知如何正確的面對家庭、如何和母親溝通。這時,我們想到了先要與他母親溝通,做好母親的思想工作,這樣母子見面或電話溝通才會更有實效。
學校一年一度的暑訓開始了,小郭經(jīng)過磨練意志的長途行走、多姿多彩的各種訓練,狀態(tài)也改變了,我們覺得時機成熟了。暑訓結(jié)束時,孫老師讓郭平和母親通了電話。問他和母親聊得怎么樣時,他滿面笑容,并說給媽媽作了保證,在校好好努力,結(jié)業(yè)回家給家里人一個驚喜!
緊接著,為了提高他對偷竊違法行為的認識,我們利用每周的法制課,專門挑選了一部《法制中國——瘋狂的游戲》,讓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復觀看并談觀后感。起初,他認為我們是故意揭他的傷疤,經(jīng)我和李校長與他個別推心置腹地溝通,后來他逐步認識到我們的良苦用心,不是揭他的傷疤,而是告訴他,小偷小摸不加以控制,偷竊和懶惰的欲望會越來越大、愈陷愈深,偷竊與犯罪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最后會葬送自己的人生。
為了考驗他,看看他的悔改表現(xiàn),孫老師還故意將錢和手機放在小郭易發(fā)現(xiàn)的地方,自己離開。他沒有讓人失望,不僅沒有竊為己有,反而還守在旁邊幫老師看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郭平,他的內(nèi)心也越來越陽光燦爛,在多項比賽中取得較好名次,內(nèi)務比賽中還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郭平經(jīng)學校全面考核合格結(jié)業(yè)回家后,在市里一個大酒店學廚,不怕苦不怕累,從開始枯燥的刀工,到后來學習配菜、涼菜拼盤,現(xiàn)已經(jīng)可以獨立完成各類宴會的冷菜配置,經(jīng)常練習顛大勺,學炒菜。他母親說,春節(jié)年三十、大年初一的菜都是小郭做的,親戚朋友都說味道正,特別好吃。他有次與孫老師在通話中深有體會地說:“能夠踏踏實實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有家庭的溫暖,真的感謝在學校的這段經(jīng)歷改變了我。”他還準備繼續(xù)深造,打算去沈陽新東方廚師培訓學校系統(tǒng)學習廚藝。
郭平的母親原本將學校當做暫時“囚禁”他兒子的避難所,沒想到孩子在學校短短的十個月,經(jīng)過了一系列精細管理和有效管帶,脫胎換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她懷著無比感激的心情給學校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說:“您們的日夜艱辛操勞,不僅讓浪子回頭,也教育了我這個不會做母親的媽媽。作為家長,你們救了我兒子,等于救了我們?nèi)?,您們是我家的貴人,真是感激不盡,無以回報
董華副教授點評(下圖中左一):
離婚事件本身對所在家庭的孩子都會產(chǎn)生影響,而離婚后單親父母自身的習性和對子女的態(tài)度、行為,會產(chǎn)生特別的影響,對孩子的心性、行為有著直接的重要影響。小郭從“成績不錯,經(jīng)常受老師表揚”變得性格“孤僻,經(jīng)常獨自默默流淚”,以及后來的對母親索要無度、揮霍,發(fā)展到私賣家庭財產(chǎn)、盜竊他人財物,與其父親好逸惡勞的行為習性影響,其母親的補償心里,嬌慣縱容脫不了干系。
該實例采取“從行為規(guī)訓,到思想轉(zhuǎn)變,最后人格塑型”的特別教育策略;從日常生活作息入手,真心關愛、嚴管+關愛的手段;實現(xiàn)最初的生活自理、 社會行為得當,進而幫助小郭找回或重塑自信、自尊,最終達成特別學生回歸主流的特別教育目標是令人欣慰的。
在教育方法上給人們很多有益的啟示:
1.隔絕。該校相對封閉的教育訓練空間改變了原有的家庭、社會環(huán)境,小郭的生存環(huán)境相對單純、孤立,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原來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2.行為規(guī)訓。在行為上進行“盯、管、抓、查”等貼身監(jiān)控與行為訓練。這是秉承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從干好身邊事做起。
3.觀念糾偏。通過法制課等形式,讓小郭在內(nèi)心深處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為給家人乃至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有認識到錯誤,才可能糾正錯誤。
4.身心關愛。通過生活上的關心呵護,師生的深度交談,教師的獻身說法,喚醒小郭“同理心”,學會體諒父母,學會感恩。體現(xiàn)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關愛教育。
5.考察與檢驗。通過孫老師針對性的試探(財物吸引),初步檢測教育的校內(nèi)效果。進而從其在與母親電話溝通、自己學習廚藝時的表現(xiàn)等檢測其社會行為。小郭經(jīng)受住了檢驗。
一個孩子從浪子到廚師的蝶變,不僅是一個失范行為的矯治,還是一份靈魂救贖;不僅是一個迷途小公民的知返,還是一個行將崩潰家庭的挽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