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者:王英,杭州文瀾未來科技城學校語文高級教師,曾獲杭州市教壇新秀、杭州市濱江區(qū)教壇中堅和濱江區(qū)中堅班主任等榮譽稱號,任教語文教學工作二十余年,曾任學校教育教學中心教導工作。愛崗敬業(yè),工作踏實、扎實、高效,熱愛學生,嚴而不厲,用心輔導好學生,所教班級成績名列前茅,多次榮獲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稱號。在教育科研上能有思考、有總結、有研究、有成果,多次論文、課題獲獎。《桂花雨》課例是在杭州市濱江區(qū)名師名校長專題培訓中展示的公開課,并獲第三屆全國名師工作室創(chuàng)新發(fā)展成果博覽會優(yōu)秀教學設計特等獎。
引用本文請注明:
孫琍,陶惠芬.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經(jīng)典閱讀教學設計精選 [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第三學段閱讀的教學目標: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五年級上冊第1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桂花雨》選自琦君的散文《故鄉(xiāng)的桂花雨》,改編后作為一篇經(jīng)典的借物抒情文章編入統(tǒng)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單元。作者以桂花為線索,回憶了一幀一幀充滿桂花香的生活:小時候“我”偏愛桂花香,臺風來前母親對桂花的念叨,院子里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鄉(xiāng)親們曬桂花、收桂花、品桂花,以及讀中學時移居杭州母親仍獨愛家鄉(xiāng)院中的桂花。這些美好的回憶,語言樸實,感情豐富,字里行間蘊含著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其中“搖花樂”抒發(fā)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非常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這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圈畫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搖花的快樂。母親對故鄉(xiāng)的懷念是本文的難點,為什么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這是很多學生不理解的地方,可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課后“閱讀鏈接”幫助學生理解體會。從桂花香到搖花樂,再到思鄉(xiāng)情,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近作者,體會文章是如何寄情于桂花,抒發(fā)對故鄉(xiāng)、親人的真摯感情。
二、教學總目標
1.認識“籮、杭”2個生字,會寫“蘭、籮”等10個字,掌握“桂花、糕餅”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浸”、“香飄十里”等關鍵詞和搖桂花的動作、語言,深入體會桂花香和搖花樂。
3.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借助想象寫話、背景補充等形式聚焦“借物抒情”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情。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籮、杭”2個生字,會寫“蘭、籮”等10個字,掌握“桂花、糕餅”等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概括桂花帶給“我”的美好回憶。
3.通過對比初步理解“我”喜歡桂花的原因,抓住“纏著”和搖桂花的動作、語言體會搖花樂,能有感情地朗讀搖花樂這一段落文字。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預習單。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揭題
同學們,知道我們杭州市的市花是什么花嗎?(板書:桂花)出示圖片,農歷八月開花的有金桂、銀桂和丹桂,還有一年多次開花的四季桂。每當金秋時節(jié),丹桂飄香,校園里、小區(qū)里、公園里,整個杭城都充滿了桂花的香氣。有一位享有國際文壇盛譽的散文大師——琦君,一生鐘愛桂花,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她的經(jīng)典散文《桂花雨》。(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反饋預習,以學定教
1.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這些生字詞你都會讀嗎?出示詞語認讀,隨機糾正后鼻音“杭”、“餅”。
2.理解“新鮮”的意思,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3題一詞多義。
3.同學們還把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和問題都寫在了預習單上(出示),你們各有各的收獲,讀不明白的地方也有著相似之處。出示反饋學生的問題統(tǒng)計情況。
4.很多同學提出了這兩個問題:為什么“我”只喜歡桂花?為什么母親會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老師也認為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接下來咱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來展開今天的學習。
(三)抓關鍵詞,感受美好的回憶
1.為什么“我”只喜歡桂花呢?(出示第2自然段)從哪里看出“我”只喜歡桂花?
2.交流反饋喜歡桂花的原因。
句段:“小時候,我無論對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賞?!墒?,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一是對各種花的態(tài)度,父親告訴“我”那么多花我都不懂得欣賞,只喜歡桂花。
二是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沒有梅樹有姿態(tài),可“我”就是喜歡桂花。
三是桂花不開花時普普通通,開花時花也很小,可是香氣太迷人了。
小結:同學們,作者先通過對各種花的態(tài)度對比,突出對桂花的喜愛(板書:愛桂花),又拿桂花和梅樹的姿態(tài)作比較,說明桂花姿態(tài)不美,再從“不開花時”和“開花時”兩個方面說明桂花的平淡無奇,最后筆鋒一轉,交代喜歡桂花的原因——香氣太迷人。這種“先抑后揚”的寫法,真讓人印象深刻。
3.引導:琦君小時候喜歡桂花,桂花給她帶來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找一找桂花給她帶來了哪些美好的回憶。
4.交流反饋:
(1)美好的回憶:
故鄉(xiāng)靠海,母親念叨要在臺風到來前收桂花送人。
桂花盛開時,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浸在桂花香里。
要來臺風了,我們提前搖桂花。
桂花搖落后收起來可以泡茶、做糕餅。
(2)你能抓關鍵詞概括這些美好的回憶嗎?(出示作業(yè))
( )( )(搖花樂)( )
寫母親心里惦念著桂花,抓“念”字;寫桂花開時香氣四溢,抓“香”字(也可以抓“浸”字);寫我搖桂花的事情,抓“搖”字;寫大家把桂花收起來品嘗,抓“收”字。(也可以抓“品”字)
小結:小小的桂花充盈著琦君的童年生活,給她留下了滿滿的回憶:念桂花,聞(浸)花香,搖花樂,收(品)桂花,(邊說邊板書)每一幕都好像發(fā)生在昨天,那么清晰,那么美好,那么香甜。同學們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幕?(搖花樂)
(四)研讀重點,搖花樂
1.出示第5自然段,自由朗讀,思考:為什么搖花這件事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圈出關鍵詞,等會兒和大家交流。
2.交流反饋:
“纏”:仿佛看到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琦君,搖花是她的大事,總是纏著母親要搖桂花。
“樂”:感受到作者小時候的快樂,一聽說可以搖花就樂了,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大聲地喊,太開心了。
“香”:“??!真像下雨,好香的雨??!”連用兩個感嘆號,讓我感受到桂花搖落的情景,太美了,太香了,真讓人陶醉,我都很想去搖一搖桂花呢。
3.有感情地朗讀:搖花真是一件非??鞓返氖虑榘?,誰能把這份興奮、快樂讀出來?要重點讀好搖花的動作和歡樂的呼喊。
4.小結:搖落的朵朵桂花真像香甜的桂花雨啊,作者搖啊搖,搖出了歡笑,搖出了童趣,也搖出了快樂幸福的童年。(板書:快樂的童年)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分享搖花樂里珍藏著的快樂童年。
5.桂花帶給“我”的美好回憶里還珍藏著什么?母親為什么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堂作業(yè)本》1—4題。
四、板書設計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抓關鍵詞“浸”、“香飄十里”體會桂花香,并有感情地朗讀。
2.通過想象寫話,豐富鄉(xiāng)親們收桂花、品桂花的生活,體會淳樸的鄉(xiāng)情。
3.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課后“閱讀鏈接”拓展接理解母親的話,了解“借物抒情”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情。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隨文練筆紙。
三、教學過程
(一)美好回憶,復習導入
同學們,經(jīng)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從小喜歡桂花,桂花給她帶來美好的回憶。(板書)讓我們印象最深的是——搖花樂,飄落的陣陣桂花雨,珍藏著作者快樂的童年。
(二)研讀回憶,體會美好
1.這些桂花帶來的美好回憶里,還珍藏著什么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圈出關鍵詞句,做好批注。
2.交流反饋:
(1)念桂花,感受母親形象。
故鄉(xiāng)靠海,八月是臺風季節(jié)?!麄儍杉腋怙炞龅枚唷?/p>
心系桂花:桂花一開,母親就擔心,別讓臺風吹落了桂花。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關注著桂花,母親也非常喜歡桂花。
贈送桂花:母親總是念著要多收幾大籮桂花,可以送給胡家老爺爺、毛家老婆婆,母親體驗著收桂花、送桂花的快樂。
同學們,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小結:母親關注著桂花的生長,體驗著豐收的喜悅,分享著贈花的快樂,桂花已經(jīng)融入了母親的生活。這桂花香里珍藏著母親的勤勞和善良。(板書:善良的母親)
(2)聞花香,感受香甜生活。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讀著這個句子,哪個詞跳進你的心里?
“浸”的意思是泡,一般指浸泡在水里,課文中這個“浸”是什么意思?
小結: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盛開時,香氣四溢,它的香,沁入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的家里,沁入每一個人的肺腑,沁入了人們的生活。讓大家的生活也變得香甜。(板書:香甜的生活)
(3)收桂花,感受淳樸鄉(xiāng)情。
桂花搖落以后,……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鄉(xiāng)親們曬干了桂花,會把桂花做成什么呢?(出示用桂花制成的食品圖片)
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寫話:
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胡家老爺爺把桂花加在新茶里,為村子里的人沏上一杯香醇的桂花茶。
烈日當空時,毛家老婆婆……
秋風習習的日子,母親……
寒風刺骨的冬日,……
小結:鄉(xiāng)親們在一年四季都能品嘗到桂花的香甜,難怪課文里說:“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里的“浸”和前面第4自然段中的“浸”是一個意思嗎?
前一個“浸”是寫桂花香氣讓人們感覺生活香甜,這一個“浸”則是說桂花永遠香甜在人們心里,它的香,已經(jīng)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香甜了四季,香甜了每一個左鄰右舍,體現(xiàn)了全村人一片淳樸的鄉(xiāng)情。(板書:淳樸的鄉(xiāng)情)
(三)突破難點,體會鄉(xiāng)情
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同學們,知道這處小山是哪里嗎?(出示圖片,配樂介紹“滿隴桂雨”)
這杭州的小山就是滿覺隴,稱“滿隴桂雨”,是杭州新西湖十景之一。滿覺隴沿途山道邊,植有七千多株桂花。每當金秋季節(jié),滿樹桂花競相開放,香飄數(shù)里,沁人肺腑,無數(shù)游客慕名而來。
這么香的桂花,那可真是香飄十里,母親卻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爆F(xiàn)在,你能回答這個問題了嗎?請你再次走進課文,找找依據(jù)。
1.找課文中的依據(jù),體會母親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1)杭州的桂花不是母親心心念念的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母親不能收桂花,也不能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婆婆。
(2)杭州的桂花不是“我”總是纏著母親要搖的桂花,沒有“我”無拘無束地搖桂花的快樂和幸福。
(3)杭州的桂花不是故鄉(xiāng)的桂花,沒有鄉(xiāng)親們親親熱熱一起喝桂花茶、吃桂花糕的香甜。
總之,杭州的桂花缺少一份故鄉(xiāng)情,這句話表達了母親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2.學習課后“閱讀鏈接”的資料,體會琦君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1)課文的最后,作者寫道:于是,我又想起了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jīng)60歲了,讓我們看看她的生平:
1917年,出生于浙江溫州。
1929年,隨父母遷居杭州。
1945年,任教于杭州之江大學。
1949年,赴臺灣。
1977年,隨夫留居美國。
1980年,返回臺灣。
1983年,再隨夫留居美國。
2004年,定居于臺北。
2006年,病逝于臺北。
同學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是的,作者漂泊過許多地方,在故鄉(xiāng)的時間很短。在作者讀中學的時候,他們一家人離開了故鄉(xiāng),搬遷到杭州,后來,幾經(jīng)輾轉,他們又到了臺灣,最后,移居美國。她再也聞不到家鄉(xiāng)院子里桂花的香氣,再也吃不到家鄉(xiāng)的桂花糕,再也感受不到家鄉(xiāng)人的溫暖。讓我們來讀一讀作者寫的文字。
(2)配樂朗讀課后“閱讀鏈接”文字。
每回我寫到我的家人與師友,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忘不了他們對我的關愛,我也珍惜自己對他們的這一份情。像樹木花草似的,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忘掉故鄉(xiāng),我若能不再哭,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然而,這怎么可能呢?
……
面對著姹紫嫣紅的春日,或月涼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鄉(xiāng)矮墻外碧綠的稻田,與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靈如此敏感的,該不止我一個人吧!
——選自琦君的《留予他年說夢痕》,有改動
同學們,這兩段文字,讓你感受到的是什么?(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板書:思鄉(xiāng)情)
(3)聚焦寫法,借物抒情。
課文的第1自然段就寫到“中秋節(jié)前后,正是故鄉(xiāng)桂花盛開的時節(jié)”已經(jīng)在隱隱地告訴我們,身在海外的作者,在美好的中秋之夜,在丹桂飄香之際,不禁回憶起了故鄉(xiāng),回憶起了故鄉(xiāng)的桂花。作者只是為了寫桂花嗎?
小結:快樂的童年只能悄悄珍藏在記憶深處,淳樸的鄉(xiāng)情也只能成為漂泊異鄉(xiāng)的偶爾重溫,作者筆下這位善良的母親也和她陰陽相隔。那一場場桂花雨,只能永遠留在作者的回憶中,化作一份濃濃的思鄉(xiāng)情。作者就是借助桂花來抒發(fā)自己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像這樣的寫法就叫借物抒情。(板書:借物抒情)
月是故鄉(xiāng)明,花是故鄉(xiāng)甜。每當桂花盛開的時候,作者也許會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p>
四、板書設計
(本課例是在杭州市濱江區(qū)名師名校長專題培訓中展示的公開課,并獲第三屆全國名師工作室創(chuàng)新發(fā)展成果博覽會優(yōu)秀教學設計特等獎)
更多經(jīng)典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請參看浙江省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坊團隊精心編寫的著作《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經(jīng)典閱讀教學設計精選》。本書從學術研究、理性思考的高度,指點、示范了語文教師應該嘗試、運用的品評教例、欣賞細節(jié)、概括經(jīng)驗、提煉規(guī)律方面的技能、技巧,寶貴的、實驗性的教學理論既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幫助,也能找到當下語文教育困境的突破口。
本書精選的60篇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閱讀課教學設計和50本經(jīng)典兒童文學整本書閱讀課教學設計,均體現(xiàn)了浙江省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坊團隊關于經(jīng)典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的思考:建立語文教材內經(jīng)典課文教學的范式、優(yōu)化名家經(jīng)典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經(jīng)典整本書閱讀課教學的策略和實現(xiàn)基于經(jīng)典閱讀的表達課教學研究。每一個課例,均是名師工作坊成員開展的一次集體備課活動,認真研讀統(tǒng)編本教材,把握整個單元教學內容和重點目標——包括口語交際與寫作、和大人一起讀以及課前的導入語和課后的作業(yè)題,進一步明確該單元的經(jīng)典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目標后,所做的精致打磨;同時也是根據(jù)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師的個性特長,在各級公開教學的課堂實踐中的展示課或示范課。他們充分利用經(jīng)典兒童文學作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在設計和教學時,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以兒童的耳朵去聽,用兒童的眼睛去看,以兒童的心靈去體會,使學生真正能夠學得有趣有味,使經(jīng)典兒童文學作品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他們讓經(jīng)典兒童文學閱讀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經(jīng)典兒童文學閱讀不折不扣地引入到語文常規(guī)教學中,探索經(jīng)典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的“佳徑”,相信這種經(jīng)典兒童文學閱讀教學,一定會達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境界。
長按識別小程序碼進店購買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經(jīng)典閱讀教學設計精選》
學術專家引領,名師團隊研發(fā);
基于統(tǒng)編教材,立足文學經(jīng)典;
銜接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夯實語文要素,傳承優(yōu)秀文化。
本書由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市小學語文教研員、浙江省小語會副秘書長劉榮華老師;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業(yè)指導委員會成員、浙江省名師網(wǎng)絡工作室負責人邵鋒星老師;《課程·教材·教法》等四種學術期刊的語文學科責編、《中小學教材教學》編輯部主任周國華擔任顧問。由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吳剛教授;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浙江省名師名校長工作站站長劉力教授;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中小學課堂轉型指導中心主任、浙江省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成員王國均老師擔任學術引領并作序。
編寫團隊均為浙江省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坊名優(yōu)骨干教師。杭州錢塘新區(qū)教師教育學院高級教師、《錢塘教育》執(zhí)行主編、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孫琍老師;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學校長兼書記、高級教師陶惠芬老師擔任主編。杭州錢塘新區(qū)學林小學副校長、市級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高級教師潘舸平老師;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楊海萌老師擔任執(zhí)行主編。杭州錢塘新區(qū)名師李慧、鐘海芳和陳毓媛老師擔任副主編。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