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擺平自己,凡夫擺平別人。凡與“我”相遇之問題,皆與“我”有關(guān),既然“我”與這個問題出現(xiàn)在同樣的境遇中,“我”一定是導(dǎo)致這個問題出現(xiàn)的重要因子;而這個問題的解決,也一定需要“我”的參與。所以,要想使這個問題改變,一定也需要“我”自身的改變?!拔摇敝淖?,并非排斥其他因素也需要改變;但是,其他因素之改變再深,也不能替代“我”自身之改變。
而且,事實往往是,“我”不變,依然是老認識、老思維、老標準、老方法的話,則一切不變;而“我”變了,新眼光、新格局、新思想、新行動……,則發(fā)現(xiàn),一切隨之改變。故,上善若水,既川流不息,又三態(tài)周轉(zhuǎn),山不轉(zhuǎn)“我”轉(zhuǎn),初心不舍,大海始成。
青年教師:有時候我很好了,就是需要去改變別人了,對別人有一份關(guān)心和愛。
我的回答:無所謂好與很好,每一個人要做得更有價值,活得更有尊嚴,就必須關(guān)注利他性。諸如生命力等高價值的東西,越分,越享。正所謂,給愈與人己愈多,己愈為人己愈有。
分享,說明我們有能力,有愛心。雖然分享可能會影響別人,卻不能夾雜想改變別人的強制性思維,那樣,反而是強迫自己。當(dāng)然,我們分享,我們給予,都不應(yīng)帶太多的想得到回報的期望。我們懷著美好的期待去愛,去關(guān)心,去幫助,恰是因為我們的“富足”。但是,當(dāng)我們有奢求回報,甚至去苛求回報時,豈不是又說明了我們內(nèi)在的“空虛”與自卑?飽滿的心怎可以乞求別人來填補和滿足?固然,人都應(yīng)有感恩,感恩的人才擁有更強的責(zé)任感和幸福。但是,別人感恩與否,畢竟不取決于“給予者”自己。又想幫助別人,又想別人回報自己,這就是貪念,也屬于自私。
青年教師:可是現(xiàn)實很現(xiàn)實,不是你做好自己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而且你做的越好,打擊越大,最后越慘。
我的回答:我理解你,你可能是受了一些委屈,但是,遇到事情,我們還是不要帶負面情緒。盡管我們做一些有益于別人有益于大家的事,不一定能得到認同和贊譽,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做壞事,也不能心灰意冷傷害自己。
如果我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能讓我們保持著生命美好的色彩,即使別人不欣賞,或者有時遭受一些失落和打擊,但是,也證明我們做的富有意義。
雖然有時候,我們付出了很多,但是卻遭遇別人的誤解、嫉妒、諷刺、誣陷或打擊,我們的確很失落很委屈,甚至很追悔很痛心,但是,并不是說我們做的有問題,我們的付出沒有價值?;蛟S,更多是在于別人對這件事的錯誤的認識錯誤的態(tài)度。
無論何時,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錯誤,而去懲罰自己,傷害自己。好好思辨,別人說的對,我們接納,尊重,改正,感激。別人說的不對,我們也不能讓他收回去,尊重他說的權(quán)利,理解他個人背景下的情緒,接納他的關(guān)注,但是,當(dāng)做鞭策,當(dāng)做激將,當(dāng)做自己前行的動力。走遠了,回望也是天際,一抹云,淡淡的美麗。
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更不要強迫自己用所謂關(guān)心、愛護、救助等各種方式改變別人。我們改變個習(xí)慣了的手勢、口頭禪等都很難,怎么能總想著要別人因你而改變。除非對方已經(jīng)成為奴隸,徹底放棄了自己。否則,就是執(zhí)念。因為,任何時候,決定著他自己的,是他,而不是你。在每個人都具有自主性的社會中,我們自己能改變的,始終是我們自己。用我之朝向美好的改變,引發(fā)周圍環(huán)境的改變,引發(fā)如我一樣的他人的改變。就如同這天空的星星,你亮了,他亮了,整個夜空就漸漸燦爛啦。
我想,我們要做的,不是和別人比高低,而是永遠高看別人,也不低看自己,一生努力努力做更好的自己。雖然常說,百花爭艷、爭奇斗艷,可是,我們又分明都知道:花兒從不爭,從不搶,你綻你的精彩,我開我的芬芳。對于大自然,它們更是如此。為而不爭,生而弗居,美而不傲。靜靜地開,悄悄地去;開時全力以赴,去時不留惋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