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名師闖北京(二)
作者:楊穎
前排(左一)楊淑琴(中)楊穎(右一)曹慶艷
“即使是一粒沙子,也該做一粒有靈性的沙子”。講壇上,梁捷老師以她那優(yōu)雅清朗,尾音略帶一點輕軟上挑的京腔吐出這句話時,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濕潤了。
見到她,坐在她的對面,聽她談?wù)Z文教學,這愿望,已經(jīng)伴隨了我整整13年!
13年前,我29歲,作為最年輕的選手參加了遼寧省朝陽市普通高中基本功教學大賽。興奮之余,內(nèi)心更多的是忐忑。比賽課題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名篇《胡同文化》。對我來說,這題目不是很難,難處是要求一課時完成。
那時候,使用的是剛剛改版的新教材,除了教參,幾乎沒有可供參考的資料,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沒有勇士敢先下去試試水的深淺。
關(guān)鍵時候,有位朋友向我推薦了梁捷,說你可以看看她的文章,也許會啟發(fā)你的思路。我看了,有兩個晚上幾乎難以入眠。梁捷說,各種各樣的花,都有它自己的模樣,學生如此,教師亦然。沒有教學個性的教師,他(她)的存在價值是有限的。
兩天后,我想我可以嘗試一種新設(shè)計:從教材的第六段講起。那一年的嘗試,是我教學生涯的一個新起點,我竟然獲得了大賽第一名,成為當年朝陽市最年輕的語文學科帶頭人。評委老師說:“小丫頭,你哪來的這樣強的信心和勇氣?”
許多年過去了,終于有機會對梁老師當面說句“謝謝您!”今天,您已經(jīng)是教育部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高中課標修訂語文組成員了,真好!
講座結(jié)束了,掌聲漸漸消失了,您已經(jīng)穿上外套了,我仍坐在報告廳的椅子上,陷入長久的回憶里,真是“與君初相識,猶若故人歸” 啊!
從教20年,有多少美麗的夢想在與現(xiàn)實的碰撞中曾殘酷地破滅過,但一直溫暖我的是您當年的話:“語文是詩意地教學,讓學生體味詩意的人生;失落了教學個性往往意味著教學的失敗,甚至是教學生命的死亡;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讓學生感受到學科的魅力......”
您今天的講座題目《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綱,提升有效課堂教學》。這每一個字,都將深深地鐫刻在我心靈的扉頁上!
19